过去的时光有关于我的体验的大部分心得都在这儿了
人的一生应该都是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迷茫,然后在某几个瞬间成长,现在我是深有体会。虽然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各自不同的际遇,但我仍然认为我的经历可能更不相同。我还清楚的记得两年前,孤独与沮丧紧紧地包裹着我,我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炎热,热闹又冷清的地方走了好久好久,我后来才感觉到可能当时真的有抑郁症轻微的症状吧。然后鬼使神差地去操场跑了步,我只记得当时跑的很慢,但跑之前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了我会领悟些什么。我真的想了很多很多,我所备受折磨的经历,我的所思所想,好像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很久了,就等着我静下心来将他们串联在一起。当时的顿悟也没有感觉到很通透,就觉得我好像又凭着自己的思考学会了很不得了的技能, 感觉之后的生活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现在想想还是很天真),后来在去年我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当中王阳明领悟心学大成时的描述,当时就甚为拜服当年明月的文笔,虽然我没法考证王阳明顿悟之后是不是真的像书中描写的那样,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的顿悟是我当时收到的最大的财富了!什么是快乐啊~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啊~这些,顿悟后真的很明确啊!!我不会在这里写我当时到底明白的是什么的,一是我觉得这是天机,天机只能被领悟,不可被言传;二是我其实已经在很多以前的文字中表达过我的一些想法了,但是我自我感觉没有经历过我的经历,思考过我思考的东西的小伙伴可能并不是很明白(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心理都不一样),我的文字必然是体现的我的心理。如果真有能懂我在想什么的人,那必然是知己了,这些糟粕不看也罢。
后来算是被生活麻痹了,退化了,迷茫了,停滞不前了,但我仍然没有忘记我当初顿悟所得。理论固然很重要,但是方法论也是同样的地位。我理解的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就是说的这个。
这里我就要插一句了,我们从小是学了很多道理的,思想品德也好,哲学也好,或者是自行从书本里所获得的也好。但韩寒也说我们听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原因在哪呢?我觉得就是因为这些靠人类知识传播途径获得的道理属于理论,我相信智慧的先辈们不会拿我要为后代将道理的目的去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在书本上面,而是通过自己独特的经历与感受,归纳总结而成。一句话,我们靠读书学到的理论其实是先辈们自己用的,我们自己使用必然因为缺少方法论而受到很多局限。毛泽东为什么能成为伟人,因为毛泽东通过不断地实践调整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行方法论,所以新中国的成功是毛泽东的成功而不是马克思的成功(这句话有局限性)。
王阳明说学习理论不应该在实践之前发生,两者要同时发生,相辅相成。当时我的顿悟也仅仅是给了我一个思维指导而已,现实中怎么做没有任何想法。后来我尝试去实践,也的确找到了些有效的实践方法。直到去年巨大打击来时之前,我都沉浸在一种不愠不火的状态中,后来撕心裂肺后,我的心境明亮了许多,也渐渐看清了自己的位置。我现在仍然在尝试优化我的思想实践方法,在这之前我已经通过这些方法成功减掉了三十斤脂肪,我知道我继续做下去,我的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但是仍然有更多的疑惑与顿悟向我袭来,就跟当时工业革命时期的物理学界一样,你以为你已经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真谛,但会有更多的疑问和现象告诉你你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人类始终是渺小的,但你作为你自己本身,是无限大的!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我自己领悟的这些道理啊,在我读完王阳明心学之后我觉得有异曲同工之妙。我觉得这就是我说的啊,王阳明最初能明白心学肯定是希望自己能明白这个世界,而不是想着之后能教几个学生,所以他的智慧在自身顿悟后才分享给他的学生和世人。我有幸和其他学生一样没有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去详细研究阳明心学是什么,后来我自己明白一些东西后,再看到阳明心学的基本理论,就会有一种隔着时空与王阳明对话的感觉,感受到他当时的所思所想。然后看到知行合一的口号也好,校训也罢,我都能体会到一种古老的智慧朝我倾泻过来,我知道我还明白的不多,戒除浮躁,保持谦虚与思考。
还有更多感悟,会慢慢整理的~